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蘭州新區一直將就業扶貧作為長效脫貧攻堅的主抓手,創新路徑,多措并舉,依托民營經濟發達的優勢,讓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愿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并打造出扶貧車間,讓更多因病因殘致貧家庭實現就業增收。
在甘肅省蘭州市西岔鎮有一個扶貧車間,員工70%都是智力有障礙或者腿腳不方便的殘疾人。走進車間的時候,看到工人們正在從事服裝加工的生產,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獲得按照底薪加計件工資方式的報酬。工人們說,有了這份工作,他們感覺自己和正常人一樣有價值,能夠為社會做貢獻。
這個扶貧車間叫蘭州錦億圣服飾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服裝設計、窗簾、床上用品、針紡織品、勞保用品、醫用防護服等產品的加工銷售業務,現有員工80多名,其中建檔立卡戶29人,其中女性員工占比達到60%以上,2019年公司實現年銷售額1700多萬元。2018年以來,定期舉辦婦女和殘疾人技能培訓班,累計培訓320多人次,培訓上崗率達95%,近百名貧困人口實現就地就業,被蘭州新區認定為第一家“蘭州新區扶貧車間”。
扶貧車間員工楊亞鵬說:“感謝扶貧車間,在托養服務的同時掙到了工資,讓我在工作過程中,得到了獲得感跟尊嚴感。”
楊亞鵬是甘肅天水武山縣人,因為自身的疾病,沒有正式的工作,在家待了幾年,每天看著父母兄弟姐妹為這個家的生計奔波的時候,什么忙也幫不上,便有了出去務工的念頭。于是他看到昆山電子廠招聘殘疾人,他就一個人坐火車去了昆山。干了幾天,新來的員工要求體檢,因為自己血小板太低,體檢沒通過,就這樣,第一份工作與他擦肩而過了?;氐郊亦l,在朋友的推薦下,在蘭州市的招聘會上找到了蘭州錦億圣服飾有限公司,公司以很低的門檻錄用了他。
楊亞鵬說:“面對裁縫工作,我是新手,在空閑時間就去機位上偷偷地學習縫紉,因為自己個子很矮,夠不著機子踏板,所以只能坐到椅子邊緣,后來師傅給我找了一個可以升降的凳子,調到合適的高度給我坐,真的很感謝他們。”
楊亞鵬只是眾多殘疾人中的一員,這部分群眾因自身殘疾、患有疾病,導致外出務工難,就業、就地增收無門路。為了適應因病因殘致貧家庭特點,就業扶貧車間在蘭州新區應運而生,解決了因病因殘家庭無法就業的難題,將“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
蘭州錦億圣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曉蘭講到:“我們創辦扶貧車間,就是給他們培訓一技之長,讓他們過日子輕松點,解決個人在家郁悶的這種生活。同時也讓他們走起路來都昂首闊步、挺起胸膛,充滿自信的去過好每一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截至目前,蘭州新區扶貧車間為殘疾人及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及就業機會,累計安置并穩定就業殘疾人8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人就業,婦女21人,實現了人均月純收入逾2300元的目標。疫情期間,根據新區安排,企業主動作為,積極組織復工復產,多渠道解決企業員工返崗復工,派專車專人把吸納的員工從白銀、天水等地從“家門口”接送到“廠門口”。同時加快推進企業轉產,計劃將1008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改建為無菌車間,新建兩條醫用口罩及醫用防護服生產線,目前正在加緊施工。
上一篇:公司辦公地點搬遷通知
下一篇:沒有更多文章了